西班牙人塞维利亚冲突_西班牙人塞维利亚直播频道
1.西班牙人新援德-托马斯何时伤愈回归?
2.为什么西班牙1593年颁布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商品数量?
3.西班牙内战是因为什么
4.同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为什么一直不能吞并葡萄牙?
同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为什么一直不能吞并葡萄牙
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从来不是一个缺少故事的地方。翻开现代欧洲地图,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上演的是一出别样的“三国演义”。
占有半岛80%土地和人口的西班牙向来视自己为半岛的主人,小兄弟葡萄牙则是费尽辛苦才没被隔壁的大哥吞并。而直布罗陀,日不落帝国(英国)的这最后一抹余晖,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西班牙人的心中。
▲现代伊比利亚半岛地图
伊比利亚的历史也就是这样一出“三国演义”。两代日不落帝国的争霸,葡萄牙在两大帝国间的不断博弈,共同造就了半岛如今的模样。也正是利用了西班牙和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各强国间的矛盾,葡萄牙才能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一、一起战斗吧,兄弟!
在伊比利亚这本故事集中,穆斯林征服和基督教的收复失地运动为其后所有的故事打下了基础。
公元7世纪,对于欧洲的基督徒而言,能够阻挡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向欧洲扩张的脚步的,只有挡在他们中间的拜占庭帝国,和浩瀚的地中海。但当阿拉伯人到达北非之后,直布罗陀,这个在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摩洛哥之间的、最窄处仅有14km的海峡,成了基督徒地中海防线上最脆弱的一环。
▲直布罗陀海峡,上方为伊比利亚半岛,下方为北非摩洛哥
公元711年,穆斯林将领塔里克率军从北非海岸出发,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半岛,灭亡了当时统治半岛的西哥特王国。
仅三年时间,除了北部沿海的一小块地区,半岛大部都被阿拉伯帝国所统治,连带的还有大量的基督教人口。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阿拉伯帝国自然是很强大,却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弱点,正是这些弱点给了基督教徒喘息的机会。
进入半岛的穆斯林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却属于阿拉伯、柏柏尔等数个民族,共同的信仰并不能完全调和民族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穆斯林征服者和基督教居民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利用这一机会,718年,流亡北方的哥特贵族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向穆斯林发动进攻,意图夺回半岛南部的土地。持续了七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由此拉开了大幕。
▲72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北部**为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不断进行,到了十世纪初,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迁都莱昂并更名为莱昂王国,随后基督徒又建立了卡斯提尔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加上更早建立的纳瓦拉王国,一系列基督教王国控制了半岛北部,和南部的穆斯林势力对抗。
而卡斯提尔和阿拉贡在日后通过兼并和对外扩张逐渐壮大,成为半岛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最终通过一场政治联姻,两国合并,成为西班牙王国,不过这一事件的发生要等到1469年了。
▲1380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诸王国
相比于西班牙,小兄弟葡萄牙的历史反而要长不少。1139年,本臣属于卡斯提尔王国的葡萄牙伯爵,乘卡斯提尔和穆斯林作战之机,起兵独立,建立了独立的葡萄牙王国。
虽然在独立的过程中葡萄牙和卡斯提尔发生了不少的冲突,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还是决定通力合作。直到1249年葡萄牙军队攻克现代葡萄牙最南部的阿尔加威地区,完成了葡萄牙的收复失地运动,也奠定了现代葡萄牙的疆域。
▲阿尔加威大区
一起战斗吧,兄弟。解决完我们共同的敌人再来算我们自己的帐。
二、阋墙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句话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同样适用。早期葡萄牙和卡斯提尔王国之间矛盾的爆发点并非是葡萄牙独立一事,而是在收复失地运动中不断积攒的、并在收复失地运动结束后、共同敌人消失之后集中爆发的。
▲收复失地运动进程
1249年,葡萄牙占领阿尔加威,既是葡萄牙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也是兄弟反目的开始。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海岸地区多为山地地形,人口稀少、经济也不发达。而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且港口条件更加优良的西部海岸线则几乎全部被葡萄牙所占领。
▲由地图可以看出半岛北部海岸区多为山地,西部海岸多为平原
因此,葡萄牙对阿尔加威的占领使得卡斯提尔获取西部优良海港的企图破灭。
卡斯提尔人若想通过大西洋进行对外贸易,要不然借用葡萄牙的港口,要不然就只能利用塞维利亚这样的内河港口。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导致卡斯提尔对外贸易成本的增加,这自然激起了卡斯提利亚人的强烈不满。
▲塞维利亚可通过瓜达尔基维尔河与大西洋相联
另一方面,在陆地上,葡萄牙原本用来防备穆斯林的碉堡等设施,因为穆斯林敌人的消失,摇身一变就成了防备卡斯提尔人的利器。而卡斯提尔此时还在继续和穆斯林战斗力图夺回整个半岛,葡萄牙这种似乎有些“背叛”意味的行为,进一步加深了卡斯提尔对葡萄牙的敌意。
在诸如这样的种种因素之下,卡斯提尔对葡萄牙的敌意越来越强烈,葡萄牙也为了自保,与英格兰结成同盟。
1383年,双方发生了第一次大的冲突。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没有继承人,卡斯提尔国王胡安一世乘机宣布继承葡萄牙王位。但葡萄牙贵族并不支持胡安一世,而是推举了王室的一个私生子若昂一世继承王位。
为了达成兼并葡萄牙的目的,胡安一世发兵进攻葡萄牙,但被英葡联军击败。因为穆斯林的压力,卡斯提尔无法长期双线作战,只得承认若昂一世对王位的继承。而英葡两国,则在战后通过一纸《温莎条约》巩固了双方的同盟关系。
▲温莎条约签订的同时,葡萄牙国王和英格兰兰开斯特公爵的女儿结婚
战争的结果,其实说明此时葡萄牙和卡斯提尔之间的实力差距还不是特别明显。而稍有优势的卡斯提尔,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对葡萄牙的企图。
三、夹缝中生存
对于葡萄牙而言,被夹在英格兰和西班牙两个强权之间,使得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靠山。而至于选择谁,葡萄牙的贵族们并不像中下层人民那样,对卡斯提尔有着强烈的反感。
无论是谁,只要能够保证贵族的统治和利益,那就是好朋友。因此当葡萄牙再一次陷入王位继承危机的时候,葡萄牙对卡斯提尔的态度发生了180°的大转弯。
1578年葡萄牙又一次面临着王朝绝嗣的危机。和1383年那一次相比,最大的变数在于卡斯提尔早已今非昔比。
▲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的费尔南多的婚姻使两国合二为一
此时整合了阿拉贡王国的卡斯提尔,已经以西班牙的身份成为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帝国。若此时与西班牙联合,对外,葡萄牙的殖民地可以得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海军的保护,减轻英、法等国的威胁。
对内,葡萄牙也能获取到急需的金属、粮食等原料产品。因此在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军队开进葡萄牙的时候,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占领了葡萄牙全境,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纳入西班牙的领土之中。
▲伊比利亚联盟的庞大疆域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伊比利亚半岛也同样适用。曾经的好朋友英格兰,在陆地上,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领地;而海洋霸权也被西班牙牢牢地握在手中。
甚至是英格兰人的本土,都在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威胁之下。自身难保的英格兰对葡萄牙而言自然是失去了作用,那么葡萄牙贵族在这一次的危机中选择投向西班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像油和水一样不可调和
1580年西班牙对葡萄牙的占领,似乎让伊比利亚半岛的统一看起来成了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毕竟卡斯提尔和阿拉贡、纳瓦拉都是通过一个国王同时兼任数国国王的方式,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
▲西班牙国徽,上面有卡斯提尔、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四个王国的徽章
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被忽略,此时的西班牙还是一个中世纪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国家是由各级封建领主构成的,人们效忠的是自己的领主而非国家本身。
当卡斯提尔人取得了阿拉贡和纳瓦拉的王位之后,只要能控制住高级的封建领主,对阿拉贡和纳瓦拉的统治就是稳固的。
但葡萄牙则更像是一个早期的民族国家,中下层人民普遍对葡萄牙这个国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而对外来的西班牙国王没有什么感情。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打破了原来的封建体系,市民阶层崛起使得普通民众在国家事务中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种根本上的差别,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就像油和水一样,从根本上就无法调和。
另一方面,并入西班牙也没能带给葡萄牙多少实质上的好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社会的撕裂。贵族们全力靠拢卡斯提尔,在宫廷中开始使用卡斯提尔化的葡萄牙语,但在民间的民歌中,卡斯提尔人更多的还是被称作强盗和入侵者。
而在更为实际的社会经济层面,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不仅没能帮助葡萄牙解决经济问题,甚至因为西班牙白银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与此同时葡萄牙也被西班牙拖入了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之中,葡萄牙因为这两场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战争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席卷全欧的三十年战争
西班牙在葡萄牙的统治措施损害到了葡萄牙贵族的利益,导致这些原本亲卡斯提尔的贵族们开始谋求葡萄牙的独立,最终导致了1640年葡萄牙复国运动的爆发。
贵族们在市民的支持下赶走了西班牙派来的总督,推举布拉干萨公爵成为新的葡萄牙国王。深陷对外战争的西班牙无力镇压葡萄牙的反抗,被强行统一了60年的葡萄牙重新取得了独立。
▲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一世
五、难兄难弟
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这两场战争的失利,让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元气大伤,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迎来了日落的时刻,而将要取而代之的,正是数次击败西班牙的英格兰人。
▲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
重新独立的葡萄牙也十分机敏地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几乎是立刻就重新回到了英国的怀抱之中,坚定不移地当起了大英帝国的小跟班。而西班牙也没能保住完全独立的地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各列强间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根据战后签订的条约,西班牙王位由来自法国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而直布罗陀则由英国占领,西班牙彻底失去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沦为了法国的跟班。
西葡关系,更多的成了英法关系的一个缩影。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的欧洲
到了19世纪美洲独立浪潮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渐丢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又在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英、法、德、美等国,逐渐离开了人类历史的中心舞台。
而到了现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处境更加糟糕,是欧洲经济状况最差的两个国家,甚至被戏称为“欧猪四国”(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四国首字母合起来正是英语猪这一单词——PIGS)。
这一带有轻蔑的绰号,实打实表现出了西葡两国当今处境的困难。不知道往日的荣耀和恩怨情仇,还有多少没被现实的压力所淹没。
西班牙人新援德-托马斯何时伤愈回归?
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军人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1936年2月16日,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由共和党、社会党、***等参加的联合政府。君主派、大地主、资本家、高级僧侣、长枪党人和反动军官等势力仇视新政府。1936年7月18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 10月1日,西班牙内战开始。
内战初期,西班牙共和军在人民支持下阻止了叛军在南部的进军,控制了国内所有大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交通干线。叛军处境十分危急。但此刻德、意法西斯开始插手,不但帮助将叛军从摩洛哥运抵西班牙,还分别派遣5万和15万军队去西班牙协助叛军作战。英、法等国在“不干涉”政策的名义下,对西班牙政府进行封锁。国际进步力量积极支持西班牙联合政府,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人员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
1936年11月6日,佛朗哥叛军和干涉军战争矛头直指马德里。至1937年3月,叛军先后向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进攻。在西班牙***等领导下,马德里守军和人民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守住了首都。之后,叛军把作战重点转向西班牙北部。1937年4月,叛军主力推向毕尔巴鄂方向,对未加设防的城镇和乡村实施空袭,6月20日占领毕尔巴鄂。继而向桑坦德、希洪进军。尽管此间共和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略进攻,但未能挽救北部危局。接着,叛军转向东线,1938年3月,突破共和军防线,夺得东线战略主动权。7月25日,共和军在埃布罗河战役中获胜,部分扭转了军事形势。但《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助长了德意法西斯支持佛朗哥对共和国的进攻。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开始全面进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和国内部又出现党派分歧,力量削弱。1939年3月 28日马德里陷落,共和国倾覆,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内战中有100余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群众逃往法国。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最大的流血战争之一,给西班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材料: 战争开始:
人民阵线在1936年2月16日选举中取得胜利后,西班牙反动派同德、意法西斯分子的联系就活跃起来。 1936年3月,圣胡尔霍将军到柏林去,下榻于德国政府客人常住的“凯撒霍夫”旅馆。这位将军在柏林进行了有关德国援助西班牙反革命军事组织的谈判,并商定向德国商行购买大批军事装备。
在反动派和法西斯主义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大资本家也在进行经济怠工。企业主挑起劳资冲突,然后把一切归咎于共和国。土地所有者宁愿把尚未收割的庄稼弃在地里,以使成千上万雇农陷入绝境。共和国的敌人千方百计设法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造成混乱,破坏左翼共和派政府的威信,为达到此目的采取了罢工、恐怖行为、游行示威和骚动这些手段。在两个月之内(5月15日至7月15日)总罢工95次,局部性罢工200次以上。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混乱现象把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某些阶层吓住了,因而引起他们反对共和国。骚动和混乱还把一部分有保守思想的知识分子引到反动派方面。不少人曾高兴地迎接过2月16日人民阵线的胜利,但过了几个月之后,却对共和国冷淡起来了。
到1936年夏天,叛乱准备就绪,一切说明暴乱已迫在眉睫。7月12日,突击警卫军中尉、反法西斯主义者何塞·德尔·卡斯蒂略在马德里被杀害。第二天,他的朋友们杀死了叛乱主要组织者之一——何·卡尔沃·索特洛。
何塞·狄亚斯于7月15日在议会警告说:“大家要当心!反动派准备叛乱!”在马德里、巴塞罗那、毕尔巴鄂和许多其他城市,工人的队伍日夜守卫,等待着法西斯分子的发动。两个营垒的冲突预示着一场殊死的激战。要防止这一点已是不可08了,两个敌对的营垒都对胜利充满信心。民主势力认为,他们能平定反动派的任何叛乱。军阀和反动势力估计能迅速摧毁共和国。西班牙进入了自己历史上一个最悲惨的时期。
法西斯武装叛乱于7月17日在摩洛哥西班牙辖区开始。叛乱分子残酷地击溃了一些单独的抵抗之后,占领了梅利利亚、休达和得土安几个城市。坚持忠于共和国的军官就地被枪毙。
叛乱分子在摩洛哥的武装力量约达35000官兵,其中11000是“外籍军团”,14000是摩洛哥雇佣军。
7月18日,在主要的警备部队和西班牙各城市中突然爆发叛乱。武装力量的80%——12万官兵和大部分国民警卫军站在叛乱分子方面。在纳瓦拉和其他各省,“雷克特”和长枪党人的武装队伍加入到叛乱分子方面来。叛乱的首领原是圣胡尔霍将军,但是他在7月20日从葡萄牙飞回西班牙途中,在极其异常的情况下因飞机失事身死。为了领导在摩洛哥的武装叛乱集团,佛朗哥将军于7月19日乘英国飞机从加那利群岛飞抵得土安。圣胡尔霍死后,他成了叛乱的魁首.
事件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展着。军队起来反对共和国。几乎在西班牙的所有城市都发生战斗。兵营受到攻击。人民武装起来了。到处是死刑和枪毙。内战笼罩着西班牙,人民英勇的抗击打乱了叛军的计划。
西班牙全体劳动人民都拿起了武器。工厂、城市和乡村成立了民兵志愿兵的中队、大队和纵队。叛乱的头几天,就有30多万男人和妇女来到集合点报到,他们希望得到步枪。每个人能找到什么——左轮手枪、猎枪、旧式步枪、刀子、叉子、手榴弹、炸药包——就用什么武装起来。人们从地窖和顶楼里取出自己祖先大概是在第一共和国时期用过的那些生了锈的武器,走上街垒和战壕。许多没有武器的人则走上火线,等待伤员或死者的步枪空出来。这是何·狄亚斯称之为“浪漫主义的战争时期”的年代。
群众性的英雄主义、无限的勇敢、奋不顾身的精神、从未见过的热忱——这就是共和国捍卫者的写照。***的口号“诺帕萨兰!”(“他们不会得逞!”)唤起了成千上万反法西斯主义者去战斗。
人民群众几乎是赤手空拳地猛攻兵营,7月19日在马德里,武装警备队的叛乱被平定了。在巴塞罗那和整个加泰罗尼亚,工人们在两天的血战中战胜了军阀。阿斯图里亚斯掌握在人民手中:奥维亚多被包围,而希洪的兵营则被城市居民和矿工们冲锋攻下了。
在安达卢西亚和厄斯特列马都拉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塞维利亚的工人、巴达霍斯和卡塞雷斯的农民和雇农一直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只是在摩洛哥部队的支援下,法西斯分子才得以占领塞维利亚。在加利西亚、拉科鲁尼阿、维哥和其他城市的渔民和工人们在几天之内对军队和国民警卫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在马拉加、巴伦西亚、毕尔巴鄂、桑坦德及其他许多城市和省份,叛军的计划失败了。空军和几乎整个海军仍站在共和国方面。水兵们和低级指挥官们把大部分军舰和潜水艇开进共和国的港口。
头几天战斗的结局使叛军陷入困境。国家的主要工业中心仍掌握在人民手中。共和国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法西斯分子只能在南方的加的斯、韦耳发和塞维利亚等省,以及在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等地区站稳脚跟。叛军被巴达霍斯省隔开为两部分;莫拉将军统率的北方部队和佛朗哥指挥的南方部队。
在共和国的领土上劳动人民成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生活的真正主人。7月19日,何塞·希拉尔(左翼共和党的领袖之一)政府成立,这个政府坚决主张继续进行斗争直到胜利。各地的工厂都转归工人监督,在农村,武装起来的农民夺取了法西斯分子地主的土地。到那时已有十万以上党员的西班牙***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和动员力量。在马德里、加泰罗尼亚和阿斯图里亚斯,***人立即着手建立战斗部队:“马克西姆·高尔基营”、“卡尔·马克思营”和有名的第五团。
共和国拥有的兵力足以制止叛乱扩大,然后平定它。但是共和阵营不够团结,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民兵力量弱小等妨碍了组织抗击。严重的障碍是人民阵线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本来从第一天起就必须建立共和国统一的武装力量。但结果是,每个政党都着手成立自己本派的队伍和军队。各派兵团和纵队之间的军事行动往往又不一致和不协调。民兵中许多个营虽然英勇作战:,但各自为战,毫无明确的军事目的,也不知道前线邻近地段的情况怎样。况且在共和国的领土上成立了几个政府,马德里中央政府以及加泰罗尼亚政府、巴斯克政府、阿斯图里亚斯和莱昂委员会。
加泰罗尼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使组织战胜叛乱分子的工作蒙受巨大的损害,成千上万武装起来的人们在他们的控制下在后方无所作为,加泰罗尼亚无政府主义者的纪律松懈和领导无方造成像加泰罗尼亚这样的重要地区很晚才参加反击叛军的斗争。加泰罗尼亚的工业远远不能适应紧张局势的要求。在无政府主义者有着巨大影响的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前线,无政府主义者由于没有遵守军事纪律起码的规矩,纯粹按无政府主义方式行事,通常打不好仗。
巴斯克的情况也不妙,在这里,政权实际上落到以阿吉雷为首的巴斯克民族党手里,而阿吉雷对劳动人民的主动精神怕得要命的,这个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虽然在工人阶级一部分人中享有一定的威信,但却使巴斯克较少地接受革命的改革。
结果,法西斯分子得以赢得时间,坚持下来并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直至得到意大利、德国和葡萄牙的军事援助,战争拖延下去,西班牙共和国的情况在恶化。
西班牙战争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全体进步人类都站在西班牙人民和共和国方面。整个国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集团都反对西班牙共和国。西班牙共和国公开的和露骨的敌人(一些法西斯主义国家: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立刻开始援助叛军。在叛乱开始的头几天,德国和意大利的飞机就把14000多士兵和大量军事物资从摩洛哥调到半岛。头几批德国机关枪、大炮、坦克和军事技术人员马上运到里斯本和葡萄牙其他港口。萨拉查的葡萄牙为佛朗哥将军开放自己的边界。战争的头几天,葡萄牙武器甚至葡萄牙军队的个别部队也从葡萄牙运到叛军所占领的地区。由于有这些支援,叛军得以在8月中旬占领了巴达霍斯,同旧卡斯蒂利亚、莱昂、加利西亚和纳瓦拉的北方集团会合。
德国和意大利的援助解救了佛朗哥将军和他的军队。要是没有意、德的武装干涉,共和国本来是能在比较短的期间内平定法西斯叛乱的。但是共和国和叛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很快便向有利于后者方面发展。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统治集团对西班牙战争所采取的立场助长了这种趋势。这些国家的政府使共和制的西班牙得不到它最需要的东西——武器。8月2日,法国的莱昂·勃鲁姆政府提出“不干涉”西班牙事务的建议,虽然这项不干涉协定的主意是英国出的。8月底,法国提议成立不干涉委员会,以承担监督执行协定的任务。9月9日,这个委员会在伦敦开始工作,参加伦敦委员会的有27个欧洲国家。
不干涉协定规定,禁止向西班牙输出和转运武器及军用物资。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伦敦委员会,但实际上完全支持“不干涉”政策。美国政府声明自己保持中立,并同样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
对西班牙战争所采取的“不干涉”政策,如果能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诚然,西班牙共和国失去从国外购买武器的合法权利,但叛军没有外援也必然会遭到失败。从这点出发,苏联于8月23日参加了不干涉协定,以制止西班牙战争扩大,不让它发展成世界大战。同时苏联参加不干涉委员会是为了在必要时利用这个国际讲坛维护西班牙人民的利益。苏联代表利用一致同意的原则,得以阻止伦敦委员会通过打击西班牙共和国利益的决定。
事实上,西方列强的“不干涉”政策原来是掩护意、德武装干涉西班牙的一个幌子,其目的是借法西斯主义国家之手慢慢扼杀西班牙民主共和国。这个政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掩饰英国、法国和美国统治集团把法西斯的侵略指向苏联的打算和希望。德国和意大利越来越猖狂的干涉并没有遇到英国、法国和美国政府的任何阻挠。
共和制的西班牙沿海一带遭到德国军舰的轰击,意大利的海盗潜水艇在地中海活动,1936年11月,德国建立了“康多尔”军团,先是由施佩尔将军,后来则由里希特霍芬和福尔克曼将军指挥。军团拥有强大的防空设施、机械化部队、坦克和装甲车。它的全体战斗人员超过6000人,而空军在刚建立时就已有八个轰炸机和驱逐机大队、一个水上飞机大队。法西斯国家同叛乱分子签订了秘密的互助合作协定。德国和意大利的垄断组织加强了自己在西班牙经济方面的阵地。在柏林设有援助叛乱分子的“W”特别参谋部。1936年8月,在意大利成立了政府的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委员会。
在柏林和罗马的军事参谋部看来,西班牙是未来战争的一个合适的战略基地和试验自己军事技术装备及战术潜力的一种演习场。西班牙作为原料产地和投资的场所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的。德国和意大利需要利用西班牙的钨、汞、铁和农产品进行军事准备。意、德的干涉还追求一个目的:结束西班牙的民主和革命发展过程,并在比利牛斯山脉那边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国和意大利为实现自己的计划是不惜工本的。根据粗略的资料,意大利的援助是140亿里拉(尚未包括 1000架飞机的价值)。佛朗哥从墨索里尼那里大约得到大炮2000门、自动武器l万件、步枪24万支、坦克900辆、汽车12000辆、拖拉机800台、潜水艇2艘、驱逐舰4艘和许多其他军事装备。德国给叛军提供的武器援助并不亚于意大利。参加对共和国作战的,有15万意大利正规军和5万德国人。意大利来的空军有轰炸机3个团和 2个大队,驱逐机1个团和2个大队。先后共有600名意大利飞行员参加西班牙战争的空战。意大利人的伤亡是: 6000名被击毙,11000名受伤。
德国人为了研究总体战的战术,在西班牙试用“容克斯——87”俯冲轰炸机和“梅塞施米特一109”驱逐机。德国教官训练了5万多名叛军军官。为了维持“康多尔”军团共花费了2.32亿马克。
在德国和意大利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共和国的背后,还有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帝国主义集团在暗中援助叛军。英国商行供给叛军古油和飞机。佛朗哥从直布罗陀的英国军事基地得到武器和弹药。法国的“雷诺公司”秘密向叛军出售飞机和汽车。法国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整个政策是骇人听闻的。莱昂·勃鲁姆政府于1936年7月25日通过一项禁止向共和制西班牙出售武器的决定,从而破坏了,1935年12月签订的西、法贸易协定,根据此协定西班牙共和国有权向法国购买价值4000万法郎的武器。叛军得到美国垄断组织大量的援助。他们所需的石油有75%以上是美国石油公司供给的。佛朗哥和武装干涉者军队中几乎全部军事技术装备都使用美国燃料。
意、德武装干涉和“不干涉”政策很快就造成了力量对比向有利于叛军方面发展。西班牙人民的斗争转变为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多·伊巴露丽指出:“其所以说它是民族战争,是因为人民反对外国的武装干涉,这种干涉使西班牙有沦为意、德帝国主义者殖民在的危险,其所以说它是革命战争,是因为西班牙人民为维护、巩固和发展在同西班牙反动派进行长期残酷的斗争过程中赢得的民主自由而斗争。”
法西斯叛乱使国家陷入内战,这次战争成为西班牙的一场民族大悲剧。在西班牙的土地上从来也没有像在这三年的战争中流过这么多血,国际法西斯主义和反动派的势力压在西班牙人民头上。镇压、杀人、报复和仇恨的方式和规模是骇人听闻的。
西班牙人民的英勇抵抗成为和平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第一次国际战争。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西班牙战争是在欧洲反对反动势力的一次最强大的群众性的革命和.民主的发动。西班牙人民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中给全世界树立了空前的英雄主义、勇敢和启我牺牲的榜样。
西班牙战争对造就30年代年轻的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不仅钦佩西班牙人民的英勇斗争,而且学习他们跟反动派和法西斯进行战斗的精神。西班牙战争的3年,对于世界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西班牙战争的前线不仅把西班牙人,而且把全人类分为两个世界:一方是法西斯和反动派的世界,另一方是民主和自由的世界。在差不多3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是战争和法西斯势力同和平和社会进步力量之间的分水岭。
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西班牙战争长时间地打乱了德、意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计划,延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和制的西班牙对战胜法西斯主义和纳粹德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苏联和世界民主力量对于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进攻共和制的西班牙不能无动于衷。9月间,苏联还在采取观望态度,以待考虑在西班牙战争中是否保持中立。但当德国和意大利开始公开破坏不干涉协定时,苏联便开始给予共和制的西班牙以积极的物质援助。
10月7日,苏联政府公开声明:“如果这种破坏不干—涉协定的现象不立即停止,苏联政府将不再受协定中规定的义务的约束,”10月12日,苏联在伦敦委员会中的代表提出建议,要严格控制葡萄牙港口和采取防止破坏协定的具体措施。
苏联对西班牙人民斗争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苏联决定不仅给西班牙共和国以道义上的支持,而且提供物质援助。;苏联政府在10月23日的照会中重申,它“不能认为自己应比参加不干涉协定的任何其他国家受这项协定更多的约束”。苏联政府的具体行动使它的声明更为有力。载运武器的第一艘苏联货轮已于10月13日抵达共和制的西班牙。
苏联给予西班牙共和国外交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是不可估量的。在不干涉委员会的一切会议上和国际联盟中,苏联代表都维护共和制西班牙的合法权利并愤怒揭露意、德的武装干涉。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巨大浪潮席卷全苏联。1936年8月3日,莫斯科10多万劳动群众手拿“不许干涉革命的西班牙!”的标语牌走向红场。全国不安地注视着遥远的西班牙的军事行动进展情况。对于苏联来说,头几个五年计划是相当困难的时期,但它仍给共和制的西班牙提供巨大的物质援助。根据“三山纺织工厂”工人的倡议,苏联全国各地开展募捐,以援助西班牙人民。几天内就募集了1200万卢布。到10月底,已超过 4700万卢布。西班牙劳动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苏联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都站在西班牙共和国方面。世界各大洲都开展声援西班牙人民的群众运动,甚至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最辽远的角落也成立了西班牙共和国之友协会。在巴黎、伦敦、纽约和世界上其他的城市,民主力量要求给人民阵线的西班牙提供援助。西班牙大使馆收到几千宗捐款和捐助晶。有几万人准备前往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国际上声援西班牙共和国的运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为了协调一致,在巴黎成立了援助西班牙共和国的专门国际委员会。共和制的西班牙经由这个委员会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援助——从救护车和药品到小孩吃的炼乳。国际委员会募集了一大笔捐款。在战争的两年内,委员会仅从17个国家就募集到8亿法郎。各种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都出来保卫西班牙人民。这是强大的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先进的知识分子——拥护民主、反对法西斯野蛮行为的人们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声疾呼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有:罗曼·罗兰、肖伯纳、西奥多·德莱塞、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利翁·福伊希特万格、托马斯·曼、欧内斯特·海明威、约里奥·居里、朗之万、毕卡索、迭戈·里维拉及世界上许多其他著名人士。
著名的国际纵队的组成是声援西班牙人民的最高表现,来自54个国家时志愿军加入了这个组织。到西班牙来可不是容易的事。但志愿军的自由战士们有的步行,有的乘火车、坐轮船或渔船,乘飞机,有的公开地、秘密地好不容易才到达西班牙。共同的一点——对法西斯的仇恨和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愿望把大家联合起来了。法西斯的宣传机器大肆造谣说,在国际纵队里作战的全是***人。事实上在国际纵队里战斗的有共和派、天主教徒、无党派人士、***人、自由主义者和社会党人;工人、职员、农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当时的美国驻共和制西班牙的大使写道,国际纵队的大多数战士“只不过是反法西斯主义者”。国际纵队队员的誓词结尾是:“我自愿来到这里,如果需要,为了拯救西班牙的自由和全世界的自由,我将献出自己全部的、直至最后一滴血。”
总共成立了7个国际纵队,共有24个营和1个编入西班牙第八十六纵队的国际营。有几百名国际纵队志愿军在空军、炮兵部队、工兵部队和救护站工作。第一个国际纵队,即按共和军番号编组的第十一国际纵队,是 1936年10月底成立的。参加这个纵队作战的有德国人、法国人、比利时人、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和奥地利人。第十二国际纵队是于11月初成立的,基本上是由意大利人、德国人、法国人和斯拉夫人组成的。1936月12月至1937年1月期间,组成了第十三纵队,主要是由斯拉夫民族: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南斯拉夫人的代表组成的。当时还成立了比利时人和法国人组成的第十四纵队。美国人、英国人和加拿大人加入了 1937年1月至2月间成立的第十五纵队。稍后,在1937年夏天成立了第一百五十纵队。后来在年底成立第一百二十九纵队。到这时由于伤亡甚大,国际纵队的大部分队员已经由西班牙战士组成。国际纵队各个营通常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著名战士如加里波的、台尔曼、夏伯阳、密茨凯维支、多姆勃罗夫斯基、亨利·巴比塞、季米特洛夫、林肯等人的名字命名。
整个战争期间,国际纵队志愿军的总数达3.5万人。法国派往共和制西班牙的志愿军约9000人,波兰—— 5000人,意大利——约3500人,美国——2800人,英国——2000人。参加国际纵队作战的还有1000加拿大人, 1200匈牙利人,1200南斯拉夫人,3000德国人和2000奥地利人。7000多国际纵队志愿军战士在反对法西斯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牺牲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有第十二国际纵队司令、匈牙利作家马泰·扎尔卡 (在西班牙大家知道的是他所用的卢卡奇将军的名字),德国***中央委员会委员汉斯·拜姆勒,英国营政治委员、作家和历史学家拉尔夫·福克斯,英国***中央委员会委员乔治·布朗,意大利***中央委员会委员尼诺·纳内蒂,第十三国际纵队政治委员、南斯拉夫***中央委员会委员勃拉戈耶·帕洛维奇。在西班牙战场上牺牲者的名单上还有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营营长、保加利亚人格列别纳罗夫,法国人——巴黎的建筑工人阿尔弗雷德·布律热和新闻记者吉·德·特拉韦塞,犹太诗人伊萨克·若费,出色的报导革命的能手古巴人巴勃罗·德,拉·托连特·布劳及许多其他反法西斯英雄的名字。
在国际纵队里作战的还有奥地利***员克列别尔将军(曼弗雷德·施特恩),波兰人瓦尔特将军(卡罗尔·斯维尔切夫斯基),著名的德国作家路德维希·雷恩,意大利工人领袖:路易吉·隆哥、朱泽佩·迪·维多里奥、皮耶特罗·南尼、维多里奥·维达利,法国***政治局委员弗朗索瓦·比尤,匈牙利人费伦茨·明尼赫及国际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其他一些著名活动家。
卓越的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几乎整个战争期间以军事记者身份在共和制的西班牙工作。他是共和国和西班牙人民亲密的朋友。他的大部分创作与他真心热爱的西班牙有关。他写了一部非常好的关于西班牙战争的书,书名为《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一部有力的、勇敢而真实的书。
参加西班牙战争的苏联人,相对地来说,数量不多,但他们的帮助却很大,他们帮助建立共和军,训练西班牙飞行员、坦克手、步兵,参加制订共和军的军事行动计划。在西班牙战场上的苏联志愿军共约600人:军事顾问23人,教官49人,炮兵军官29人,飞行员141人,坦克手 107人,水兵29人,通讯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医务人员106人。翻译人员和各类服务人员70多人。
到西班牙当顾问和军事专家的有罗·雅·马利诺夫斯基、格·米·什捷尔恩、雅·弗·斯穆什克维奇、尼·格·库兹涅佐夫、巴托夫、基·阿·麦列茨科夫、尼·尼·沃罗诺夫、亚·伊,罗季姆采夫等。在西班牙英勇作战的苏联飞行员有:阿·谢罗夫、斯米尔诺夫、亚库申、米纳耶夫、特霍尔、乌格罗瓦托夫、霍利祖诺夫等。在保卫共和国的战斗中立功的苏联坦克手有:克里沃舍英、诺维科夫、尤金、阿尔曼等。
“共青团号”、“涅瓦号”、“库班号”、“土西铁路号”等轮船的苏联水手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完成了前往共和国港口的航行。卓越的政论家米哈伊尔·科利佐夫,作家伊·爱伦堡,新闻记者萨维奇,**摄影师罗·卡尔缅以及许多把自己一切力量和才能献给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事业的苏联人的名字是与西班牙战争分不开的。
苏联和一切民主力量在共和国最需要他们的紧要关头给西班牙以援助,1936年10日,共和国首都面临严重的危险,法西斯叛乱分子和武装干涉者急欲攻占马德里。民主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第一次最大的战役到来了。
为什么西班牙1593年颁布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商品数量?
西班牙人新援德-托马斯将在北京时间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西甲对战马竞的比赛中回归。在北京时间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西班牙人在官方网站上宣布了此次西甲与马竞比赛将出赛的选手名单,作为锋线大将的德-托马斯也在此次强力对决比赛的出战人员名单上。这对西班牙人队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据二月十五日报道,西班牙人在官方网站上宣布了德-托马斯受伤的消息,德-托马斯在西班牙人队的日常队内训练中,引发了右腿不适,在赛后经过诊断被确诊右腿内收肌不适,无法在赛场上继续拼搏,只能遗憾退场,未能进入西班牙人队与塞维利亚队这场激烈对抗比赛的大名单。西班牙人队的德-托马斯因为伤病不能出战,西班牙人队像在宽阔深海中失去了方向标的小船,在比赛中接连失误,难得一场胜利,在最近比赛中,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遗憾输给了巴拉多利德队,非常可惜的丢失了保级路上的珍贵三分。
德-托马斯作为西班牙人队的主力前锋,在西班牙人队面对的各场比赛中都表现不俗,德-托马斯在冬季转会窗加入西班牙人队后,参加的各项赛事中,上阵后连续五场比赛都有进球得分,为本队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德-托马斯的进球率非常高,已经成为西班牙人队所有球员中在这个赛季进球率最高的球员,所以也是整个西班牙人队获胜实现保级目标的希望。
德-托马斯上阵五场比赛都有进球的功绩,也是西班牙人队历史上第一次做到这样成功的球员,所以德-托马斯在西班牙人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在德-托马斯休战后西班牙人队在球场上屡战屡败,德-托马斯的伤愈复出无疑是西班牙人队心中的希望。
西班牙内战是因为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商品大量运往西属美洲,冲击了西班牙本土产品的市场,对西班牙商人的利益造成重大的打击,因此他们便向国王抗议,要求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商品数量。
1586年,西班牙印地院一名官员写信向菲利普二世反映中国丝绸大量行销墨西哥,已经严重损害了西班牙对美洲领地的出口,建议下令禁止中国丝绸输入美洲。
塞维利亚商会又向菲利普二世抗议:"当(西班牙)船队到达(美洲)的时候,货物销路不佳,因为市场上有了来自中国和菲律宾的较廉价的商品供应。
结果是王室收入遭到重大损害,(同美洲领地的)贸易也受到沉重打击,因为船队载回去的货物明显没有从前那样多,回程所带的金、银也减少了。"因此商会强烈要求取消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当时西欧流行金银即是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任何金银的外流都被认为财富的损失,因此在国内激烈的反对声音下,菲利普二世决定停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只是由于停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会使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要面临丧失这个东亚的前哨阵地的危险,因此菲利普二世不得不做出了折中的决定:1587年,菲利普二世撤销了禁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决定,但是为了保证西班牙本土商人的利益,人为地划分了市场,禁止墨西哥将中国纺织品转卖至秘鲁。四年后,又禁止秘鲁直接同中国、日本和菲律宾贸易。
1593年,菲利普二世发布敕令,明确规定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王室垄断贸易,但是允许菲律宾群岛上的西班牙公民分享贸易利益。同时,为了限制中国商品对西班牙商品的冲击,敕令对马尼拉帆船贸易的货物价值做出限制:每年从马尼拉向墨西哥出口的商品总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而回程的货物价值则不得超过50万比索。
每年仅允许两艘载重为300吨的船只前往墨西哥,并且商品不允许转销秘鲁等处。虽然此项措施由于马尼拉西班牙人的斗争,西班牙王室在18世纪不得不三次放宽了贸易数额,最后在1776年,菲律宾向墨西哥出口货物和回程货物的总值分别增加到了75万比索和150万比索,而且由于走私活动,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
但是它确实起到了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作用,使西班牙本土商人不至于被摧垮。由于马尼拉仅仅是一个转口港,因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就是限制中国商人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商人数量的增加,引起了西班牙殖民统治阶层的疑虑和猜忌。
当时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不过两千余人,他们极其担心中国商人发动叛乱,推翻他们的统治,因此对中国商人严加防范。1582年,西班牙人即下令强制将马尼拉华人集中到马尼拉城外东北角巴石河南岸的荒地上(被称作八联、涧内)居住,不允许华人到八联以外的地方居住,更不允许华人在菲律宾旅行。
在马尼拉关闭王城以前,所有华人都必须回到八联,否则处以死刑。这是西班牙集中管理中国商人的开始。此后,由于火烧、屠杀等原因,中国商人的集中居住地八联曾经先后七次移址,但是不论地址移动到哪里,八联都处在马尼拉王城炮台的有效射程之内。
为了有效地防范华人,西班牙殖民者不允许华人使用石头盖房子,只能够用竹、木搭建,这使华人以后在历次遭到屠杀时,连最基本的武器都难以得到。但是即使如此严格的防范也不能打消西班牙殖民者对中国商人的疑虑,经常怀疑他们会成为中国进攻马尼拉的内应,一遇风吹草动即对中国商人大开杀戒。
1604年,由于明朝听说吕宋机宜山(即甲米地)盛产金银,便派人前往勘察。但在明朝官员没有发现任何金银之后,便离开了菲律宾回到了国内。这件事情使马尼拉西班牙殖民者认为是明朝进攻菲律宾的前兆,因此发动了对马尼拉华人的清洗,杀死了大约22000名华人。
1639年,马尼拉华人不堪忍受西班牙殖民者的盘剥,揭竿而起,再次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镇压与屠杀,大约22000名华人被杀害。1661年,郑成功占领台湾以后,对西班牙殖民者虐待马尼拉华人表示谴责并且要求马尼拉向郑氏集团进贡。
这使马尼拉西班牙人十分惊慌,做出了战斗准备并且再次对华人大开杀戒,前后约有4000名华人被杀。1762年,英军进攻马尼拉,华人趁机起义,但被西班牙殖民者镇压后,再次遭到屠杀,单是冯嘉施兰一处被杀华人即达到6000人。
华人在马尼拉遭到屠杀以后,完全没有得到来自本国政府的保护。1604年屠杀发生以后,西班牙殖民者本来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明朝仅将报告错误消息的木匠张嶷处死了事。1661年屠杀发生以后,郑成功本打算进攻马尼拉,但是由于他的病逝以及清郑之间的战争而被迫取消了。1762年的屠杀发生之后,清朝则更是比照巴达维亚红溪事件,将侨居国外的华人视作弃民,不予保护。
因此,中国商人虽然有着极好的可以利用的条件,但是政府不但不为本国商人利益着想,还时时限制本国商人在国外的发展,因此中国商人面对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无可奈何。屠杀过后,为了获取利润则仍然要前往马尼拉贸易。
由于得不到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时时受到限制,中国商人的贸易在长达两百余年掌握商品优势的情况下,始终被局限在中国与马尼拉之间,毫无前往美洲贸易的可能性。而从全球贸易的视角来看,中国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仅仅是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的一部分,马尼拉只不过充当了一个转口港的作用,这就使中国商人的利润仅仅是整个贸易利润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较小的一部分。
在中国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不过一两倍的利润,而且随着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人数量增多,中国商人的利润率还在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商品的低成本以及在美洲的畅销,经常可以使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西班牙殖民者获得超乎想象的高额利润。
南美洲拉普拉塔河区主教洛约拉说过,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在16世纪最后20年间从丝绸贸易中获得的利润有10倍。菲律宾官员调查,1620~1621年,在马尼拉生丝价格约为一担200比索(1比索约合0.72两白银),广州缎子一匹5比索,织锦一匹4比索,倭缎(天鹅绒)一巴拉(约相当于0.84公尺)0.5比索,而上述商品在利马的售价分别为1950比索、50比索、40比索和4比索。
两者比较,利马的市价比马尼拉高8~10倍。然而中国商人即使只赚如此微薄的利润,仍然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17世纪初,由于荷兰殖民者打击西班牙的贸易,因此拦截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人,给中国商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葡萄牙也利用与西班牙合并的机会发展澳门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关系。1608年,由澳门运至马尼拉的商品已经价值20万比索。1616年以后,马尼拉进口税额中澳门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由1615~1620年的13.2%上升到1626~1630年的27.5%。
1638年,日本由于宗教关系,驱逐了在日本的葡萄牙人,并且禁止葡萄牙前往日本贸易,使澳门的贸易备受打击。为了弥补损失,葡萄牙人更加注意发展前往马尼拉的贸易。1641~1642年,前往马尼拉贸易的葡萄牙商船达到了最高峰,其缴纳的税收占据了马尼拉进口税的50%以上。
为了垄断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葡萄牙人恐吓中国商人说马尼拉运来的白银不足,不能偿付货款,而自己则趁机将中国货物运往马尼拉贸易。
如果这些手段不能奏效,葡萄牙人便在海洋上公开抢劫中国商船。由于中国商人的减少,而且不让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信用赊账,葡萄牙人趁大帆船必须及时起航的时机抬价,使自己在与马尼拉的贸易中获利丰厚。1632年,马尼拉市政委员会的备忘录指出,葡萄牙人已经占去原先中国人同马尼拉的贸易,造成商品价格大幅度增长。
虽然他们运去的产品远不及中国商人的多,但是每年从马尼拉运走的银币,竟达过去中国商人所运输量的3倍,可见其获利的丰厚程度。更令西班牙殖民者难以忍受的则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希望直航美洲,直接向美洲推销中国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中国商人从来不曾想到的事情。对比中国商人和葡萄牙商人在中国与马尼拉贸易中的行为,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拥有国家支持与否的重大差别。
当时葡萄牙与西班牙虽然合并了,但是两国仍然分别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葡萄牙在澳门的贸易,仍然是葡萄牙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因而澳门的葡萄牙人仍然是作为国家的代表与西班牙交涉,不惧怕西班牙的武力威胁。这使葡萄牙人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商品优势,获取比中国商人高得多的利润。
相反,明朝政府不仅不为商人的利益着想,还压制前往海外贸易的本国商人,防范他们在海外组成武装集团,因此中国商人之间是自由竞争的,这使西班牙由于处在买方垄断地位而得益。由于葡萄牙商人远比中国商人难对付,因此,葡萄牙1640年从西班牙独立的消息传到亚洲以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立刻禁止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前往马尼拉的贸易。
同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为什么一直不能吞并葡萄牙?
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军人发动的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议会选举M.阿萨尼亚·伊·迪亚斯为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联合政府成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 内战初期,西班牙人民在南部阻止了法西斯叛乱军队的进展。当A.希特勒、B.A.A.墨索里尼看到西班牙叛军受挫之后,德国派军5万人,意大利派军15万人协助叛军作战。国际进步力量支持西班牙联合政府,由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军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另有2万名外国人士在医疗队和辅助队服务。 英、法等国在“不干涉政策”的名义下,对西班牙政府进行封锁。1936年7月25日,法国政府撕毁协议,宣布对西班牙实行武器禁运。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采取敌视态度,美国则一直向叛军提供石油。 在西班牙人民面对佛朗哥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苏联政府给西班牙人民以巨大支持,提供大量的武器和弹药。 1936年9月~1937年3月18日,佛朗哥先后向西班牙至共和国的首都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的进攻。西班牙***参加了马德里保卫战的领导工作,广大劳动人民保卫了马德里。 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议》,促使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对西班牙共和国的进攻。由于共和国部队的军力与佛朗哥力量的悬殊,加之共和国方面混入了叛徒,从内部策应佛朗哥对共和国的进攻 。1939年3月底,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3月27日马德里失守,4月1日,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佛朗哥建立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去世。
一个是因为西班牙是法国的跟班一个是英国的跟班,所以两国就相当于英法的缩影,而欧洲也不希望西班牙吞并葡萄牙而威胁他们。
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这两场战争的失利,让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元气大伤,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迎来了日落的时刻,而将要取而代之的,正是数次击败西班牙的英格兰人。
重新独立的葡萄牙也十分机敏地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几乎是立刻就重新回到了英国的怀抱之中,坚定不移地当起了大英帝国的小跟班。而西班牙也没能保住完全独立的地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各列强间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根据战后签订的条约,西班牙王位由来自法国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而直布罗陀则由英国占领,西班牙彻底失去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沦为了法国的跟班。西葡关系,更多的成了英法关系的一个缩影。
到了19世纪美洲独立浪潮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渐丢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又在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英、法、德、美等国,逐渐离开了人类历史的中心舞台。
葡萄牙虽小,但实力不容小觑。葡萄牙与西班牙一样,都历经几百年的战火洗礼,军队早已锤炼成精锐之师,且当初为了抵御阿拉伯人,葡萄牙与西班牙在各地修筑了一座座牢不可破的城堡,使得葡萄牙并不易被攻取。西班牙王国收复全部失地不久就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相比葡萄牙来说,海外利益更为巨大,也更易被攫取。
葡萄牙趁机於1640年再度独立,而其他欧洲强国也更不愿意看到西班牙的强大,也都支持葡萄牙的独立。自此以后,英、法、荷、德等欧洲强国次第崛起,而西班牙却渐渐沦为欧洲二流强国,欧洲其他强国就更不能容许西班牙并吞掉葡萄牙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